旅荷华侨总会的历史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意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瓯海同乡会”迅速向北京发电报,热烈祝贺新中国的诞生。1952年10月1日,在庆祝活动中吸引了三百多位华侨的参与,并在中荷尚未建交时期于荷兰升起了五星红旗,创造了历史性时刻。从那时起,该组织每年都会成立国庆筹备委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上图为时任旅荷华侨总会会长林昌松应邀参加国庆的请柬。这是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的正式请柬,体现了国家对旅荷华侨总会以及海外华侨的重视与认可。这一邀请不仅是对林昌松会长个人贡献的肯定,也彰显了旅荷华侨总会在促进中荷关系以及团结海外华侨中的重要地位。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旅荷华侨,1953年“瓯海华侨会”更名为“瓯海华侨总会”,并以“团结爱国、互助互济”为宗旨,进一步强调了其对团结华侨和弘扬爱国精神的承诺。1972年,正式更名为现今所知的“旅荷华侨总会”。该组织秉持爱国爱乡的精神,致力于团结广大侨胞,促进华人事业发展,提高华人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不仅争取和维护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和福利,还鼓励会员积极融入荷兰社会,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985年,总会中文学校的学生应邀参加荷兰首相吕贝斯主持的“您好”节目记者招待会。画面中,学生代表向首相献花,场面温馨而友好,展现了旅荷华侨在文化交流中的积极角色,以及中荷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1992年,中国新闻社为《华侨通讯》创刊15周年特别出版纪念刊,文汇报为此题词祝贺。图片展示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体现了《华侨通讯》作为海外华侨重要媒体,在宣传中国文化、增进侨胞联络和促进中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这一题词也见证了媒体对华侨事业的高度支持和认可。
除此之外,1972年之后,旅荷华侨总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支持《希望工程》,引导会员回国投资,助力家乡经济发展。七十多年来,“旅荷华侨总会”已发展成为欧洲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且影响力最广的华侨社团之一。在其引领下,旅荷华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遵循本会章程。总会一直是促进中荷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199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为旅荷华侨总会成立50周年亲笔题词,以此表达对总会半个世纪以来团结华侨、服务侨胞、促进中荷友谊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这一题词不仅是对旅荷华侨总会发展历程的深情回顾,更是对其未来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殷切期望,意义深远。
1998年至1999年间,旅荷华侨总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捐资修建胡克聪教学楼、重建湖北省嘉惠县庆丰希望小学,并为希望小学新建教学大楼。这些善举不仅改善了教育设施,提升了当地办学条件,也充分展现了旅荷华侨心系家乡、关注教育发展的深厚情怀,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荷兰期间会见荷兰华侨华人代表并合影留念。这次会见充分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激励了旅荷侨胞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为中荷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2017年10月20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为旅荷华侨总会成立70周年发来贺电,表达对总会长期以来为促进中荷友谊、服务华侨华人所作贡献的高度评价。贺电体现了国家对总会的关心与支持,祝愿总会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华侨事业不断发展。
图为中国驻荷兰大使馆为旅荷华侨总会成立70周年发来贺电,表达对总会在促进中荷关系、团结华侨华人方面所作积极贡献的高度肯定。贺电彰显了大使馆对总会发展的祝福与支持,激励总会在未来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中荷友谊与文化交流。
旅荷华侨总会自成立以来,秉持“团结爱国、互助互济”的宗旨,始终致力于团结广大侨胞,促进中荷友谊与文化交流。通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总会在支持教育、公益事业、维护侨胞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欧洲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华侨社团之一。无论是国家领导人、侨务机构,还是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贺电,都充分肯定了总会为促进中荷关系和服务侨胞所作的卓越贡献。未来,旅荷华侨总会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中荷两国友好合作与文化交流,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图片来源: 旅荷华侨总会成立七十周年特刊
编辑: 旅荷华侨总会秘书处媒体部
生成二维码中...
图片生成中...